[緣起]
接觸素食至今已近30年了,在早期素食環境中,誠如許多素食前輩者所知 - 素食不外乎是蔬菜,豆類,豆皮製品,少有提味的材料,不若現在的素食如此多元。要能帶引習慣於葷食重味的朋友們來進入當時平淡的素食,實為不易。相信許多素食朋友們都因了解素食的好而進一步開始茹素,並希望將素食的好推廣給大家。然而口味方面仍是許多人的一大門檻,總感覺素食似乎少了點什麼。
葷食料理有蔥蒜韭菜類可供調味,相形之下素食除了香菜、芹菜、香菇、素沙茶以外,能提味的材料較少許多。二十多年前,自從接觸香椿之後,便喜愛上香椿獨特的味道。在了解香椿的好處以及對於素食烹調提味的幫助後,開始少量種植,供自家以及佛堂素食朋友們使用。十多年來,經由諸多素食朋友們、前輩者的使用,大家的肯定、認同以及口碑相傳,得以使我們的香椿醬推廣開來。我們感恩上天的好生之德,讓素食理念能有如今廣為傳播與落實的局面,也感恩一直以來不論是一貫道道親、佛教各界以及素食推廣團體對於素食推廣的不遺餘力。
相信香椿是上天賜與人們的調味聖品,雖然香椿有其在某些慢性疾病之保健效用。但我們更相信,如果在我們飲食中能排除肉食,改變飲食習慣而朝向蔬食素食邁進,對於許多疾病是可達預防之效用,預防總是勝於治療與病後的控制。話說回來,如果我們自身都知道疾病是帶來生活的痛苦與生命的威脅,我們既不希望受到疾病帶來痛苦與生命威脅,又何忍讓這些被視為佳餚的無辜動物受到生命的威脅呢?因此,本著推廣素食,讓素食料理能有搭配的提升,進而使更多的人能接觸到素食的好、能在素食中得到滿足感而選擇回歸素食、斷除肉食是我們將香椿的好加以發揮之最終心願。
感恩上天 感恩一切,讓我們一起為素食推廣更盡一份心力。
我們的香椿園一景
[香椿基本介紹]
香椿(Cedrela sinensis Juss.)為楝科(Meliaceae)多年生落葉性喬本植物,英文名為Chinese mahogany,原生於中國東南,西南至華北地區,別名椿、紅椿、椿甜樹等。在形態上,其莖上枝條散佈皮孔,全株具濃烈氣味。葉為偶數羽狀複葉,互生,具長柄,長5-15㎝;小葉長10-20㎝,寬2-6㎝,對生,10-20對,卵狀披針形,疏鋸齒緣,上表面深綠色,下表面淺綠色。花序為聚繖花序,圓錐狀排列,白色;花萼5裂:花瓣5裂,長橢圓形,花期5-6月。果實為蒴果,卵形,徑約2-3㎝,熟時褐色,並開裂成5片。種子橢圓形,有翅,長約2.5㎝。產地為臺灣中低海拔山區及一般庭園栽培。多以扦插或種子繁殖。
香椿用途廣泛,不僅是景觀及造園上常見之樹種,樹幹可為傢俱及建築材料,同時也是蜜源、油料、飼料、及木本類的蔬菜植物,更是傳統的藥用植物。利用部位為樹皮、根皮、葉及果實,在中醫醫療上具有除熱、澀腸、止血、消炎、止痛、殺蟲及治疔、疽等功能。
香椿在中國的利用,於《左氏春秋》中記載,早在戰國時代即已將香椿當做用材樹種而加以栽培。<左傳>”孟莊子斬其橁,以為公琴”。是文獻上最早對香椿利用上的的記載。可見當時在生活上已經知道椿樹之木材性質而加以栽培利用。而《唐本草》則最早記錄香椿的藥用價值,謂之“葉煮水,可以洗疹、疥、風、疽”。
明代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將香椿用途詳加說明,使其價值更為人們所瞭解。然而香椿之食用起於何時則已無從查考, 據說從漢代即已開始盛行。文獻典籍之《採菜錄》、《菜植誌二》、《丹溪心法》、以及《經驗方》等皆歸之為`菜`。依《花木考》所載,金朝時期有“溪童相對采椿芽”之詩句,可見在當時人們已知“采椿芽,食之以當蔬”了。明代<群芳譜>”葉自發芽,及嫩時,皆甘甜,生熟鹽醃,皆可茹,世皆尚之”,更說明了當時人們食用香椿的方法。明朝期間,山東地區已有種植香椿且當成朝廷中之貢品,其椿芽為紫紅色、味濃厚、纖維少。顯然香椿被當作蔬菜栽培,可說是源遠而流長的了。
在傳統文化上另具特殊意義。古時以”椿萱”喻父母,”椿”是對父親的尊稱。唐 牟融詩有云”堂上椿萱雪滿頭”,即表示感念雙親年老之意。”椿”同時也代表了高壽。莊子<逍遙遊>”上古有大椿者,以八千載為春,以八千歲為秋”。范氏 <老人星賦>”會茲鼎盛,薦乃椿齡”,以為祝壽之辭。
香椿每年春天萌芽時,即為生產期,所採摘葉片以尚呈紅褐色者為佳,約為新梢15公分左右之嫩葉。嫩葉除供食用外,成熟之果實,樹幹創傷之液汁,或樹皮皆可利用成為中藥材。<本草綱目>記載,”椿木葉,溫,無毒”。<本草品彙精要>”椿木葉青,根皮白,味苦,性溫泄”。香椿樹皮含川楝素(toosendanin),兒茶酚(catecol),葉含胡蘿蔔素(carotene),維生素B、C及蛋白質等,營養豐富。川楝素為良好之驅蛔蟲劑,並對肉類中毒有治療效果。根則有收斂、止痛、止血功效;樹皮則可去燥熱、澀腸止血。本省中藥店售者如紅椿皮,即為香椿之樹皮及樹根部位,用於婦女之崩血、產後出血、血液清淨等。花含揮發油,樹幹含有樹膠(xylan),葉具香氣無味,主治女子血崩,小兒疳痢,瘡疥風疽等。
香椿葉萃取液經醫學臨床研究驗證結果,發現不但能減少癌細胞中抗凋萎之蛋白質表現,促使人類肺癌細胞株自然凋亡,且對人體其他癌症如骨癌、肝癌、直腸癌等細胞株也有抑制生長作用,卻無害於正常細胞運作。香椿葉萃取液同時具有止痛、抗發炎、抑制血小板凝集,抗氧化、以及預防敗血症等功效。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痢疾桿菌、傷寒桿菌等,也有明顯的抑制和殺滅作用,對某些癌細胞及血糖也有抑制及降低效果。 現代科學驗證香椿全株無毒,長期食食並無副作用,對健康有益無害。 <節錄自行政院農委會>
*亞蔬中心警告,這些植物文獻有食用紀錄,因此被視為蔬菜
但很多植物帶毒性,除經常食用項目外,其他不建議民眾自行採集食用